5月28日上午,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全球奋力抗疫以及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面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界最高的学术机构和顶级智库,习总书记围绕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话既高屋建瓴又精准务实地指明了科技发展方向,是指导科技界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一员,作为工业软件从业者,笔者惊喜地发现习总书记对工业软件的高度重视:“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作为工业知识的重要载体,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工具,工业软件一直是各主要工业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时间短,工业知识积累不足,在工业软件方面与德、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甚至可以说,工业软件是近三十年来唯一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的领域,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石油化工,大部分企业所用的工业软件几乎都是来自国外。在CAD/CAE等细分领域,更是九成以上市场被国外垄断。2020年美国对华为制裁升级以及禁止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使用MATLAB,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使国人猛然惊醒,经济规模并不算大的工业软件原来是如此重要,我们对国外工业软件依赖度是如此之高,被“卡脖子”风险是如此之大。 今天,我们从习总书记这段讲话中可以读懂两层含义,一是工业软件是国家“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全力攻坚”,工业软件必将是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领域。二是,习总书记将工业软件与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农作物种子等其他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并列,这是历史性的定位。按照当前国家有关部委对工业的分类,在工业三大门类、41大类、207中类、666小类中,并没有工业软件的重要位置,工业软件被放在了“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类中,再下一级的“应用软件开发”中类中,才能找到“工业软件”小类,工业软件在国民经济分类中位列如此枝梢末端的“第四层级”,从分类结果看,很难说是属于受重视的行业。 自1948年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首次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提并论之后,物质、能量、信息被公认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石油天然气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基础原材料是工业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种子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粮食基础,而高端芯片与工业软件是信息技术核心与工业基础,从这个定位上,可以看出习总书记对工业软件的重视程度之高。 2020年年底,工信部在工业基础的“四基”,即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产业技术基础上,将工业基础软件列为新“五基”,这是在国家部委层面上对工业软件价值认知的极大提升与与部级发展规划上的巨大进步,对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是极大的利好。 本次习总书记讲话再次将工业软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强调了工业软件与石油天然气等事关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以及当前发展工业软件的急需性、紧迫性,对工业软件定位之高、意义之大、任务之急,都是历史性、开创性的,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精准定位。 可以说,工信部"新五基"的定位,是国家为解决"卡脖子"困境向工业软件发出的战斗檄文,而习总书记这次讲话就是吹响了工业软件攻坚的冲锋号! 作为工业软件从业者,笔者感觉到了极大的鼓舞与振奋,同时也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出过一点贡献而自豪。 2018年12月15日,在主题为“数字经济”的小型闭门研讨会上,有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及相关领域领导与业界专家出席,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会议并被安排在第四位发言。 前面发言的三位嘉宾来自国内顶级互联网大厂和通讯技术公司,他们的发言基本都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大上内容,并一直强调这些“智能技术”对制造业的巨大价值。 笔者认为他们的一些技术观点过于乐观,在制造企业实际落地过程中会有很多制约因素,并且需要企业很大投入,这些观点可能会误导制造企业,甚至会影响到相关政策的制订,作为来自制造业和工业软件界唯一的发言代表,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制造企业角度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于是笔者说:“今天的主题是数字经济,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认为,数字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是工业软件,不是互联网。我想强调三点,一是中国制造企业很“穷”。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普遍很薄,很多企业处于亏损边缘,作为智能制造方案供应商,我们要有利他之心,要站在帮助企业角度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要让企业用20%的投入解决80%面广但使用技术或许并不高大上的问题,而不是让企业用80%的投入通过人工智能等所谓“高大上”技术解决20%的问题。企业不是高技术展示窗口,企业要讲经济性和务实性。二是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很苦。工业软件具有研发的长期性与行业的复杂性,不要以为工业软件产业就像互联网一样可以快速赚大钱,工业软件研发周期很长,风险很大,利润很薄,中国工业软件企业日子大都很难过,不是你们认为的“蓝海”。三是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很危险。据我了解,军工等国家核心企业所使用的九成工业软件是国外的,且不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万一国外断供,我国工业企业将承受难以想象的损失。这些年来,中国工业软件产业与国外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很危险,中国工业面临工业软件断供的风险!” 令笔者没想到的是,“很穷,很苦,很危险”这三句话的观点,引起了身后新华社主任记者余蕊的高度关注,在会议休息的时候,余记者说,“朱总,您说的那三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我能否就工业软件问题采访一下您?”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工业软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笔者随后推荐了走向智能研究院赵敏执行院长、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宁振波、南山书院院长林雪萍、北京索为系统技术公司副总裁阎丽娟等业界知名专家共同接受采访。此后,余记者等开展了详细深入的实地采访调研,并反复打磨,形成最终的对中国工业软件当前态势和存在问题的深度调研稿件。
赵敏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笔者接受记者采访
更为幸运的是,该稿件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这一组三稿率先深度报道工业软件的稿件,引发了深远影响,被评为新华社2019年度“社级好稿”。 此后,新华社继续深入跟踪工业软件领域,《瞭望》智库的王建军主任再次访谈了赵敏院长,并在赵院长的建议下带队下沉到多种类型的工业软件企业,开展了大量深入调研,并与余蕊等记者合作,撰写了《三不管四困境掣肘自主软件》《工业软件补强五策》,发表在2019年11月23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上,在业内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原本只想为制造业说几句话,却意外地促成了新华社的深度报道并对中国工业软件产生了深远影响,实属机缘巧合,实属笔者三生有幸。 正如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教授所言“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没有丰厚的技术积累的企业,不可能做出好的工业软件!”由于我国工业化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洋货冲击、知识产权保护较弱、互联网产业对软件开发人员虹吸效应等客观因素,近些年来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不理想,在CAD/CAE/PLM等通用工业软件领域处于很大的劣势,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较长时间的追赶。 但也并不能说我们在工业软件领域没有亮点和希望。只要坚持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和长期潜心研发,在深度理解本土企业需求基础上,中国工业软件公司发挥研发灵活、服务方便等优势,在很多细分领域完全可以与国外同行抗衡,甚至领先。这也是笔者的亲身体会。 笔者于2002年成立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最早是代理国外机床联网软件,两年后发现国外产品有些模块并不能满足国内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等在管理及数据采集等方面的需求,国外原厂家也不能为中国企业进行大量的定制,2005年我们开始这些模块的自主开发。历尽几年艰辛付出,我们软件已经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2009年冬,笔者带队来到位于北欧的合作伙伴总部,满怀信心地演示了软件,希望通过双方深度合作将我们产品销售到欧美。出乎意外的是,看到我们软件功能如此强大,对方老板脸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十年过去了,但那种混杂了惊讶、失落等多种感情的表情仍然历历在目,他们从没想到中国代理商能开发出如此好的产品。三年后他们推出了同类产品并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最终双方于2016年结束合作,兰光创新顺势推出自主全新理念的设备物联网系统。由于中国用户机床种类繁杂,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的控制系统,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过多年沉淀,我们产品反倒更具有兼容性上的优势。随着近几年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在中国大地上深度普及,有些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与应用已经反超欧美同行公司,在产品理念与性能上一点也不输于国外同类产品。现在,兰光创新自主软件除了赢得了航空航天等绝大部分高端客户以外,已经远销新加坡等海外市场,正在国际市场上同欧美同行一决高下。 在MES制造执行系统研发与应用方面,也同样是走出了一条艰辛但富有成效的路。记得在2004年刚接触MES概念时,国内离散制造行业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MES系统,笔者团队苦苦摸索了近五年,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全力投入MES研发,并成为国内离散行业第一批MES厂家。后经十多年三次大版本的不断迭代与持续优化,兰光MES系统在军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能与国外巨头抗衡的本土MES产品。 近些年来,除了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外,笔者还先后撰写了数十篇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方面的文章,比如《以国产工业软件为抓手,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8月上)、《从东方文化解读工业软件发展的四种策略》(《电子科学技术》2019年第3期)以及博文《凤凰涅槃,工业软件迎来大发展的春天》等,合著了《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三体智能革命》,并参与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二十多项国家标准、行业白皮书等编写工作,在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软件发展方面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随着2020年美国禁止华为使用美国芯片设计软件、断供哈工大MATLAB等事件发生,美国为我们敲响了工业软件的警钟,但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工业软件的重要性与严峻性,为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奋起直追吹响了冲锋号。特别是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讲话中对工业软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定位,意义非常重大,将极大地激励工业软件产业界奋发图强,全力突破“卡脖子”困境,相信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中国工业软件一定能实现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突破一批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一批行业专用软件,控制执行、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软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研发一批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新型软件。” 著名智能制造专家宁振波教授曾多次指出:“2020年是工业软件发展的元年,中国工业软件在三十年后三分天下居其一”。今天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吹响了向自主可控工业软件进军的号角;我们坚信,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工业软件一定能立足世界三强,一定能为中国工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致谢】感谢走向智能研究院赵敏执行院长对本文的建议和补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