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作者:
赵 敏,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朱铎先,兰光创新、机智互联公司创始人
2023年年末,这几天特别流行年终总结。此时此刻,中国工业互联网该如何做个年终总结?
站在2003年末审视中国工业互联网,从2002年中国人(例如陕鼓)开始实际操练,已经21年了;从2008年中国人(例如可鲁电气)在工控大会上官宣工业互联网术语和解决方案,已经15年了;从美国人(例如GE)开始提出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11年了;从中国人(例如信通院)在2016年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8年了;从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也已经6年了。
6年,一个婴儿可以从呱呱坠地到进入小学;21年,一个弱冠少年可以成为大学毕业生或产业工人。即使以最短的6年作为一个周期来审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也已经到了需要做一个概略总结的时间点了。
1.火与冰共存,长与消常易
遥想2018年2月的工业互联网峰会,2000多人(有说3000)莅临会场(见图1)。该年度最火爆的词就是工业互联网。笔者在2018年的文章“工业互联网,师在何方”中写道:“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数百家公司号称自己拥有‘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少公司忙着修改网页换标签,将工业互联网作为自己的关键词。”笔者在当年查了一下带有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从2017年的百十家剧增到2018年的六七百家。据说后来变成了千余家。
图1 2018年工业互联网峰会主会场盛况
与这个盛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自动化装备甚至是ERP,忽然就不那么香了,几乎与企业信息化有关的很多解决方案,风头都被工业互联网盖过。当年唯一例外是,对GE公司Predix的褒贬、分析和讨论,持续了几个月,笔者在“工业互联网,师在何方”文章发布后一周,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工业互联网,谨防步大扭胯”,客观地评价了GE公司对工业互联网的贡献,以及对工业互联网的过热现象做出了预警,指出“工业互联网需要技术沉淀,需要时间成长,需要政府引导,需要业界耐心,需要资本呵护,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中国一两年之内竟然涌现出了数百家工业互联网公司,显然,泡沫滚滚翻腾,好竽滥竽齐奏,鱼龙混杂其中。”
上述判断和预警,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可惜的是,不少人没有听进去。
2.是与非共在,真与假常混
谁首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几乎99%的人都在说是“美国GE公司首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甚至笔者本人早年也没有怀疑过这个说法,在2018年文章中也采信了这个结论。直到笔者在2019年撰写《铸魂:软件定义制造》时,出于核实结论的目的,在网络上检索了一下,才发现这居然是一个流传甚广的错误结论,中国企业早在2008年就开始使用工业互联网这个术语了。因此,“美国GE公司首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太多人在说。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吗?显然不是。人们口中说的“互联网”,实际上是社交、消费互联网,是各种电脑(桌上机、膝上机、平板、手机、服务器等)的联接,是电信互联网在社交、消费领域的应用。而工业互联网是各种赛博物理系统(装置、机器、设备、产线、仪表、设施等)的联接,因为其中包含了物理系统,因此在联接终端、联接方法、联接协议、联接网络、数据属性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差别。凡是说“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下半场”的人,基本上都不懂工业互联网。但是不少人在讲。
工业互联网是罩在机器设备上的电信互联网吗?显然不是。电信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刚刚开始,而工业互联网早就以现场总线、车间物联网、工业以太网的方式,用了几十年。但是很多人不知。
工业互联网一定要“大而全”吗?显然不是。能够做到“大而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少之又少,甚至基本没有。反而是聚焦垂直领域的“小而美”工业互联网企业,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能够靠正常盈利养活自己。但是很多人不晓。
工业互联网必须用5G联接吗?显然不是。5G仅仅是工业互联网中的一道配菜和选项,用了更好,不用无妨。“5G+工业互联网”本身是一道非必选题;“5G全连接工厂”也并非是强调所有的工厂网络都用5G,既不科学,也不经济。但是很多人不懂。
工业互联网一定是“大企业自建平台,中小企业上云”吗?显然不是。根据笔者研究,在介于二者之间,工业互联网还有几种可选模式,是多模并举、长期共存、相互转化的。未来产品化、轻量化工业互联网必将大行其道。但是很多人不解。
国内有天生就懂工业互联网的大专家吗?显然没有。新工业革命和工业互联网是本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才兴起的新生事物。几乎所有国内外工业同行都是近十年才开始学习、了解和掌握工业互联网的,并不存在工业互联网“天团”和“神人”。工业界拒绝造神。但是很多人“信神”。
类似的是与非问题还有很多,不在此赘述。
3.褒与贬共有,曲与直常争
笔者在“工业互联网,师在何方”文章中诙谐地总结到,“G师傅”超速爆胎,“壕师傅”好为人师,“富师傅”出海呛水,“德师傅”安全短板。各位工业互联网师傅曾经都是好师傅,但是花无百日红,好企也露怯。
实力最强的“德师傅”整体上确实表现不俗,可圈可点,但是很可惜,工业4.0是专门为“德师傅”自己量身定做的工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适用于“德师傅”这种早就完成工业化、工业装备制造能力超强、企业普遍遵守工业标准、工业化水平大多在3.0上下、缺乏高速互联网、数字经济落后于美中的国家。在“德师傅”国内,对十年来实施工业4.0的成效,存在不少质疑甚至是反对意见,法兰克福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制造业务负责人施密茨认为工业4.0效益有限,他批评到:“许多公司仍然被低效的供应链、老旧的生产系统及陈旧的项目管理方法所困扰”[1]。肉眼可见的是,这么好的工业4.0理念与模式,也没有挽救德国制造业在2023年的明显技术性衰退。
笔者在2018年出版的《机智:从数字化车间走向智能制造》书中写到:“我们在研究、学习工业4.0的时候,要有清醒的认识,工业4.0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陷阱’。”
时至今日,笔者坚持认为,工业4.0不适用于中国这样未完成工业化、大多数企业工业化水平低于2.0、遵守工业标准不够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适用于6000万中小企业。工业4.0初衷、框架和内涵都是很好,值得业内专业人士深入研习和领会,但是照抄、照搬工业4.0,不区分企业的当前基础和具体情况而倡导实施工业4.0,不会收到良效。
在国内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倡导学习“德师傅”工业4.0的同时,否定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和价值。如果是否定“G师傅”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尚可理解,但是全盘否定工业互联网,则是扩大了打击面,属于“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泼掉”。一个快速发展事物,有一些泡沫,出一点偏差,是正常现象。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因噎废食,是发展与进步之举。
中国工业互联网,并不是美、日、德等西方国家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互联网,是一张巨大无比、极度包容的网,具有强大的技术适应性和概念包容性,是过去四十年所有的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数字化、工业自动化等多模式两化融合工作成果的总和。
中国人从确定工业互联网的术语,到探索自主“六化”应用模式,从31个省市200多个地方政府文件支持,到每年一度工业互联网大赛,从活跃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学术研究,到地方政府有关厅局处科的设立等等,工业互联网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国外的发展模式。因此,不宜用国外工业互联网的成败,来判断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成败,不宜用国外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路径,来揣测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路径,不宜用国外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来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只要工业互联网能够包容、继承和展现以往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数字化、工业自动化等多模式两化融合工作,能够赋能、优化、创新企业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就有强大内生动力,丰富应用场景,海量发展空间,巨大应用价值。
作者在《人本:从工业互联网走向数字文明》的后记中写道:“两化融合美,智能制造鲜。工业互联火,数字转型艳。四面大旗,迎风招展,企业想举哪面就举哪面。什么招牌不重要,核心内容莫走偏。互联就是方法论,数据拨动智能弦。”
4.成与败共显,进与退常现
2023年工业互联网界最大负面新闻,莫过于两家“双跨”企业主动撤回上市。
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本世纪出现的全新命题,是一个多国探索、尚无定论的工业发展赛道。六年前“G师傅”如此优秀的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壮志未酬身先死、枉得身前身后名。与Predix的香消玉殒相比,两家“双跨”企业主动撤回上市,又算不上是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是戳破了一两个过早吹大的泡沫而已。而去除泡沫,对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来说,着实是件好事。
今年将尽。前两天又爆出某里做工业互联网的物联网团队被裁撤。目测明年某里可能放弃做工业互联网。如图2。
图2 关于某里裁撤物联网团队的报道
(链接:https://www.sohu.com/a/748116704_121119003)
某里放弃做工业互联网,是符合工业规律和市场逻辑的举措。笔者在六、七年前已多次表明如下判断:社消互联网公司难以做好工业互联网,判据有两个:一个是垂直领域工业知识的壁垒限制,极大地阻滞了社消互联网企业进入工业,另一个是做好面向工业的解决方案,需要克服“坐得十年冷板凳”的时间限制,这两大限制,让社消互联网企业难以长期承受。即使是工业出身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如果信奉“互联网思维”,痴迷社消互联网投资模式,想乘势上市圈钱捞一把,其实也难以成功。裁掉长期不盈利的部门,是任何一个企业老板都会做出的正确抉择。
六七年前,社消互联网大举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的误判,资源的错配,市场的内耗,行业的搅局。无论对社消互联网企业,还是对工业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消耗和难言的折磨。基于社消互联网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和互联网做法,较大地影响和迟滞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社消互联网,是工业互联网的良好生态合作伙伴和融通对接的平台,但是绝不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这个基本结论,必须在今天做出。
2023年,当属工业互联网“洗牌之年”,难言之隐,或可一洗了之。当该出局的出局了,该入局的入局了,该正本的正本了,该清源的清源了,说明中国工业互联网逐渐走上正常发展之路了。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看,中国工业互联网从业者,进非胜,退非败;成非王,败非寇。笔者认为:凡是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做过努力、付出奋斗、曾经打拼和正在打拼的企业和企业家们,都是好样的。所有的经历都值得回顾,所有的经验都值得汲取,所有的成败都值得点赞。因为在他们前面,荆棘丛生,道路坎坷,万事蹉跎,在他们身后,脚印无数,血汗满地,路标清晰。
大V,文件,神话,光环,其实都是过眼云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工与信共赢,物与数常融
工(工业或工业化)与信(信息、信息业或信息化)的关系,是两化融合要素的基本构成,是新工业革命的基本逻辑,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框架,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基本底色。
工与信的融合,一直以可见或不可见的多种形式在发生,一直难以被准确描述和定义。厘清工与信的关系,无论何时,都显得尤为重要。
工与信的次序是,先有工业,后有信息业。物理实体孕育数字虚体。
工业起家于各种机器、装备、材料等物理实体系统,信息业起家于电脑所创建的数字虚体系统,基于0和1数字技术构建了所有的数字化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业。
笔者认为,信息业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之上,其本质和内涵,均由工业技术决定。数字化技术所依赖的0和1两个最小信息单元,源于工业技术制造的芯片。
芯片是信息业基石。从装备上看,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工业装备。从材料上看,制造晶圆的主要材料包括硅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抛光材料、电子特种气体、抛光材料、溅射靶材及其他材料,封装材料包括封装基板、陶瓷基板、引线框架、键合丝、包装材料及芯片粘接材料等各种工业产品。没有光刻机和各种工业材料,就没有电脑(台式机、膝上机、平板、服务器、手机、工业机等)和电脑组成的网络,就没有各类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教授曾提出过相同观点[2]。他认为,“数字产生于实体”“无论何种数字或数字能力,都基于工业技术发生、发展”。
工与信的关系是:工业孕育信息业,信息业赋能、优化、创新工业,而创新后的新工业,又具备了再度赋能信息业的能力与禀赋,从而产生新信息业。以此类推,工业与信息业交替赋能,融合创新,发展共赢,由此产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催生新工业革命。
笔者认为,工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信息业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上个世纪“两业”各自发展,互不相干,但是从1970年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两业”就发生了交汇与融合。直至今天,这种融合已经产生了更优更好的技术和算法,有了更多更大的数物融合系统(CPS),形成新的规律。两化融合是主线,数物融合是大趋势,数物融合系统(CPS)的联网,就是工业互联网——这个基本认识,必须澄清。
只有在数物融合系统(CPS)联网的观点上来理解,才能清晰、准确地把握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物理实体的,就是工业的。凡是工业的,就是知识体系复杂且需耗时费力打磨的。因此,想以“拍脑袋”的方式决策工业互联网,想以“抖机灵”的方式布局工业互联网,想以“赚快钱”的方式投资工业互联网,想以“纯电信”的视角研究工业互联网,想以“纯工业”的思维开发工业互联网,想以“德师傅”的模式否定工业互联网,凡此等等,都是不科学、不奏效的。时间和实践会给出证明。
6.小结:认识规律,踔厉奋发
根据Gartner曲线规律,每项技术的生命周期都有五个关键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谷底期、稳步爬升复苏期、生产成熟期,工业互联网也在遵循着这五大关键阶段,用大约十年走过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和泡沫破裂谷底期,现在已经进入了稳步爬升复苏期,今年在国内外大环境和周期律的多重影响下,问题稍多暴露,泡沫不断破裂,发展略显迟缓,但是这也正是新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
2020年10月30日,华为以一段视频发出《在一起,就可以》的宣言,其中的几句写得通俗易懂,催人思考和奋进:“当疲倦的人,看向疲倦的人,其实已经看到了力量。当困惑的人,看向困惑的人,其实已经看到了答案。当年轻的人,看向年轻的人,其实已经看到了未来。……在乎我们的人,和我们在乎的人一起向前,就没有害怕二字。寻找方向的人,和寻找方向的人一起向前,本身就是方向。”这几句话放在此时此刻,2023年的最后两天,显得应时应景。
笔者在今年刚刚出版的《人本:从工业互联网走向数字文明》一书中最后写到:“中国工业互联网与西方工业互联网有着明显不同。工业互联网一词,本是中国原创,工业互联网内涵,早已注入东方文化和灵魂。工业互联网并非神秘点金术,当她被嵌入了灵魂,赋予了生命,具有了温度,蕴含了文化,彰显了宗旨,承载了工业文明,才能在企业更好地落地。也只有这样,中国工业互联网才能小利供应商群,中利工业群雄,大利国家社稷,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最大价值,并且有朝一日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年终之际,仅以此文,勉作小结,献给所有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奋斗打拼的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NE4KGT0530UFIR.html
上一篇:【赵敏 朱铎先】“抱团转型”: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易,但是有可行的方法与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